close

  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瀕臨南海,毗鄰港澳,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先行省和試驗田。30多年來,廣東抓住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積极參与國際經濟關鍵字行銷合作與競爭,實現了經濟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成為中國經濟實力最雄厚、市場體系最完備、開放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廣東省以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在許有巢氏房屋多經濟指標上都列各省第一位,如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儲蓄存款、專利申請量、稅收、進出口總額、旅游總收入、移動電話擁有量、互聯網用戶、貨物運輸周轉總量等。其中進出口總額年均占全國1/4,從1985年至2012年連續27年居全國第一;年財政總收入占全國約1/7;累計吸收外商投資占全國約1/4;GDP從1989年至2012年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今日廣東,肩負著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排頭兵的宏偉使命,這必將為廣大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合作機遇和發展商機。
  廣州
  廣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滿經濟活力的現代化特大城市。廣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毗鄰港澳,背靠華南腹地,珠江從市區流過。目前轄十個區、兩個縣級市,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1998年以來,廣州市圍繞建設“適宜創業發展和居住生活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加快推進城市建設。近幾年來,廣州市逐步調整完善城市室內裝潢規劃,優化城市結構佈局;以構建城市道路交通網絡為重點,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腳步;以整治髒亂現象為突破口,綜合整治城市環境,城市環境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雖然在以往的規劃中明確了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但對於中心城市的具體表現與職能,還缺乏足夠的描述。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上海是以金融為重點的國家經濟中心,相比之下,廣州這個中心城市的基本整合負債職能又是什麼?對此,有些專家建議,廣州可以將建設“國家商貿文化中心”作為自己的目標。
  廣州商業活動一直很活躍,預防癌症是全國著名的商埠,擁有悠久的商業文化傳統。作為歷史的通商口岸,即使是在清朝閉關鎖國時期,廣州也保留了當時唯一一個海關。與廣州有關的商貿文物,在歐美各地的博物館中都能見到,不少外國友人也都瞭解這段歷史。這都是廣州建設中國商貿中心的有利條件。而在文化方面,廣州素有“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嶺南文化中心地、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開放前沿地”的美譽,文化底蘊深厚,這也是廣州的優勢所在。
  歷史與未來:
  2013年5月發佈的《2013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顯示,在2012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中,廣州位列第五。而在廣東2013上半年城市GDP經濟排名榜上,廣州以7052.42億元的生產總值繼續領跑廣東地區。
  早在二千年前,特別是唐代以來,廣州就成為華南一個著名的商業中心。1840年鴉片戰爭後,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廣州的商業也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另一方面,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破壞了舊中國自然經濟的基礎,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廣州作為華南的商業中心,也得到相應的發展,成為較早接觸資本主義商業和國際貿易,並擁有先進交通運輸工具的一個商業城市。直到今天,廣州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最大外貿口岸和商品交換中心。
  而今年高端商業仍將是廣州商貿業發展一大亮點,無論是從有效需求、消費水平、消費結構,還是從高端購物消費的供給能力來看,2013年廣州高端商貿業仍將保持去年迅猛發展的勢頭,而越秀、天河作為廣州市主要高端商業集聚區,在市商貿業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電子商務、會展業、物流業仍將繼續高速發展。《報告》預計,今年廣州商貿業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突破6800億元,增長14%左右;商品銷售額將突破39000億元,增長20%左右。
  深圳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是南方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
  從中國南海之濱的小城鎮,到一座與香港合作打造世界級大都會的現代化城市,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精彩縮影。
  2010年,在深圳經濟特區30周年前夕,國務院原則同意修訂後的《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在國務院的批覆中,對於深圳的城市定位除了經濟特區外,首次賦予了深圳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的性質。而在10多年前,深圳的城市性質被定位為華南地區的中心城市,而此次則被定義為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在全國其他城市的批覆裡面也是絕無僅有的。深圳被定義為國際化城市,成為北京、上海之後的第三個“國際化城市”。
  2012年,《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增強深圳科技研發和高端服務功能,繼續發揮經濟特區的示範帶動作用,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際化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設計之都”、“國際化城市”、“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國家自主創新城市”……這些都是深圳的城市定位。
  歷史與未來:
  深圳特區30年的發展是不斷探索與創新的歷程,而作為與特區成長相伴相隨的深圳商業,則從一開始就將特區“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融入到其血脈中,並由此走出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也由此成就了國內零售業知名的“深圳零售軍團”。
  從零起步,深圳商業在完全市場化的洗禮中成長,與深圳特區一起探索發展的軌跡與方向,開創了國內商業的多個新興模式,塑造了今天獨樹一幟的深圳商業模式;從空白開始,深圳商業以不斷創新迎合市場的需求,形成了今天多業態百花齊放的商業格局;從羅湖起步,深圳商業逐步向外擴散,成長起多個定位各異、遍佈全市的成熟商圈;從無一家大型商場開始,深圳商業在市場沉浮中搏擊前行,成長起多個知名商業品牌,影響力波及全國……《201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顯示,深圳的綜合經濟競爭力位列全國第二,僅次於香港。
  發達國家在經歷一百多年的商業革命中,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使各種業態的佈局錯落有序,分工明確,各具特色。中國正在經歷這一過程,作為改革前沿的深圳商業將更能體現這些趨勢。在“第八屆中國總部經濟高層論壇”發佈全國35個主要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排行榜(2012)中,深圳總部經濟發展能力綜合得分75.8分,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居全國第三位。2020年,深圳將建成粵港澳都市圈世界城市圈的重要城市之一。
  東莞
  東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建郡,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中外聞名的虎門銷煙就發生在東莞,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在東莞誕生,民族英雄袁崇煥、抗日名將蔣光鼐、著名畫家鄧白、舉重冠軍陳鏡開等都是東莞籍人,著名的嶺南畫派也髮端於東莞可園。
  引進外國城市規劃理論,如英國以鄉村工業的高度發展的城市化,經過28年的發展,東莞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2012年中國最富裕30城市東莞排名第一。“東莞不像農村,也不像城市”,高度城鎮化,每個鎮是一座城市,鎮中心高樓林立,城市中有城鎮、城鎮中又有城市是東莞特色,東莞城市化推進在過去20多年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工業化的推動下,由一個典型的南方農業縣變成了頗具現代化水平的城市。在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東莞城市化還存在許多問題。東莞離現代化城市還有很遠的距離,目前正急需加快城市化轉型,建設成為經濟結構合理、產業特色鮮明、綜合競爭力強的現代工業城市。
  2010年底,東莞成立了“東莞城市形象塑造與提升工程”課題組,經過深入的調研和征求意見,東莞的城市形象定位應凸顯“活力”。一方面,活力是東莞對內、對外傳遞的核心價值;另一方面,活力是能夠引起東莞城市形象目標受眾共鳴的鮮明特色。
  歷史與未來:
  與周邊的城市相比,東莞自己的著名品牌並不多,但是東莞在中國,乃至世界工業的地位卻舉足輕重。IBM亞洲區的一位副總裁曾經說過:“如果東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車,全球將會有70%的電腦產品缺貨。”東莞的居民存款在中國名列前茅,據2004年的數據,全市的存款餘額總量達2576億,占全國的1%。
  東莞經濟總量規模不斷擴大。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2624億元,工業總產值5512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842.21億美元。製造業實力雄厚,產業體系齊全,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之一。形成以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傢具、玩具、造紙及紙製品業、食品飲料、化工等八大產業為支柱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擁有全球500強企業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資者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東莞進入了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時期。面對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衝擊,東莞市政府提出加快推進經濟社會雙轉型,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強管理、惠民生,初步遏制了經濟下滑的勢頭,經濟在逆境中實現了新的發展。
  2012年東莞GDP達到5010.14億元,同比增長8%,經濟規模國內排名第八。2013年東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人均生產總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出口總額增長7%。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42.5%和33.8%;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增長15%和6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86%。
  珠海
  珠海是中國的六個經濟特區之一,陸地面積有170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06.01萬(2011年末),是廣東省人口規模最小的地級市。珠海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新型花園城市;珠海屬國家新頒佈的“幸福之城”,有“浪漫之城”的稱號。
  在當前時期,經濟發展仍然是珠海發展的核心。目前,珠海正著力推進“三高一特”(高端服務業、高端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特色海洋經濟和生態農業)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致力於參與全球經濟的中高端競爭。在2012年,橫琴、高欄、高新區三大引擎的發展均取得不俗成績,為珠海經濟的後續發展蓄足後勁。
  2013年4月,珠海市召開《珠海城市概念性空間發展規劃》成果介紹會,在會上,市領導指出,珠海獨特的自然稟賦和城市風貌,決定了珠海必須按照“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範市”的城市發展定位堅定不移、持之以恆地走下去,深入實施“藍色珠海,科學崛起”的戰略目標,做到本色立市、特色發展。要進一步豐富城市內涵,以發展高端產業、集聚高素質人才和創造高品質生活為主要追求,以城市所肩負的使命、承擔的責任以及珠海人民的夢想為原動力,打造美麗珠海、浪漫珠海和幸福珠海的特色,把珠海建設成為“美麗中國”的樣板城市之一。
  歷史與未來:
  作為珠三角西岸核心城市,珠海特區的經濟發展備受矚目,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橫琴新區和港珠澳大橋等利好隨之而來,珠海的經濟建設也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珠海商業環境日新月異,逐漸由點到片,經歷了一個快速的發展過程,全面迎來了一個新的商業格局和發展契機。
  據2010年統計,珠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都保持15%以上年增長率;說明商業物業需求相對旺盛,珠海商業市場發展總體平穩向上。縱觀珠海各大商圈的商家資源,珠海主城區商業幾年之間發展迅猛,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目前的珠海商業市場發展後勁依然有所局限與不足,商業市場也尚未完全發育。
  總體而言,珠海目前商業主要以購物功能為主。但由於地形、人口分佈、政策規劃、經濟發展相對滯後以及客戶群體層次不一等因素,使得珠海商業發展遇到局限,商業市場也尚未完全成熟。餐飲與休閑娛樂功能面積比例嚴重偏低,且種類單一,規模較小,現有各大商場綜合性不強,業態不齊全,餐飲與休閑娛樂配套面積比例較低,難以滿足各類型消費者的一站式消費需求,這些都是目前珠海商業有待改善之處。儘管如此,近幾年來珠海商業市場發展總體平穩向上,在諸多利好的影響之下,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上升空間。
  佛山
  佛山與廣州地緣相連、歷史相承、文化同源,共同構建“廣佛都市圈”。市中心區距廣州三大交通樞紐(廣州白雲機場、廣州南站、廣州南沙港)車程均在1小時之內。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佛山能夠充分接受廣州的輻射和帶動,與廣州共享基礎設施、交通網絡、金融資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場服務等資源,實現聯繫緊密、產業聯動和功能互補。
  歷史上佛山已是中國較早對外開放的商埠之一,也是中國四大聚之一(佛山與北京、蘇州、漢口並稱為中國商業最為繁榮的“四大聚”),其後在改革開放時期仍然是中國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出口產品遠銷至過百多個國家及地區。直至目前佛山的經濟發展格局已由十大行業作支撐成為主要經濟支柱,包括:家用電器、光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及裝備製造、陶瓷及其它建材、紡織服裝、金屬材料加工與製品、塑料製品、化工及醫葯、食品飲料、家居用品製造。十大行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80%以上。
  2008年,根據調研成果,佛山未來發展初步定位為“現代製造基地、產業服務中心、嶺南文化名城、美麗富裕家園”。
  有專家認為,珠三角的激情與夢想應在世界舞臺上一顯身手,應聯合香港、澳門,把大珠三角發展成為全球響噹噹的十大都市圈之一:大紐約、五大湖、美國西海岸、密西西比河下游、大聖保羅、大倫敦、巴黎-魯爾、羅馬-米蘭、大東京、大珠三角。港澳、廣佛無疑將成為粵港澳的雙核與心臟。全球競爭,歸根到底是區域的競爭,區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核心城市的競爭。佛山應敢於、善於與廣州共同構建這一核心平臺,承擔引領整個珠三角地區構建科學發展模式、搭建高水平競爭平臺的歷史責任,與廣州共同建成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國際大都市區的核心區,成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與心臟。
  歷史與未來: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佛山以先行一步、敢為人先的氣魄,大膽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實現了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變,逐步走向工業化中後期階段,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專業鎮和產業集群經濟,家電、傢具、建築陶瓷、鋁型材等行業占據了較大的國內國際市場份額,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城市綜合實力不斷躍上新臺階。
  2007年,佛山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3588.50億元,是1978年12.96億元的276.9倍、2002年1328.55億元的2.7倍。地區生產總值約占全省的11.0%、全國的1.5%,位居廣東省第三位、全國第十一位。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08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佛山綜合競爭力在兩岸四地各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十四位,其中規模競爭力排名第八位。
  在“2013年廣東省上半年各市地區生產總值數據表”上,佛山以3259.21億元的GDP位列第三,僅次於廣州和深圳。
  佛山是一個以工業為主導、三大產業協調發展的製造業名城,“佛山製造”享譽海內外。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發展,形成了家用電器、機械裝備、金屬材料加工及製品、陶瓷建材、紡織服裝、電子信息、食品飲料、塑料製品、精細化工及醫葯、家居用品製造等十大優勢行業。
  文/南方日報記者 向傑 實習生 嚴春灝
  圖/盧奕誠 何建文 張由瓊 魯力 陳偉斌 張明術  (原標題:千年商都 現代風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81weyyq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